close

台灣黑熊

台灣黑熊是亞洲黑熊的亞種,是臺灣特有種的黑熊,在2001年被選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野生動物。

是臺灣陸地上最大的動物也是唯一臺灣原生的熊。

由於近幾十年大量的土地開發與棲息地喪失,台灣黑熊的數量在下降中。

在1989年依照台灣野生動物保育法這個物種被列為瀕危,牠們的分佈區域限制在海拔1000-3500公尺高的山上。

台灣黑熊極為強壯,體長120-170公分,肩高60-70公分,最重可逾200公斤。牠的頭呈圓形、頸部短、眼睛小、吻部很長。牠的頭約26-35公分長,頭圍約40-60公分。耳長8-12公分,牠的吻部形狀像狗,因此許多人習慣稱呼牠為「狗熊」。牠的尾巴短,通常不到10公分。身體覆蓋著粗,濃密而具有光澤的黑毛,在頸部的毛可以超過10公分長。

牠的部末端是白色的,在胸口有黃色或白色毛呈V字型、或是弦月的形狀,因此英文中也有「月熊」(Moon Bear)的稱呼。

台灣黑熊是雜食性動物,雖然牠們吃昆蟲、小動物、甚至腐肉,但牠主要的食物是植物,主要吃葉子、花苞、水果、植物的根。玉山國家公園所記錄的黑熊食物包括春天喜好肉質多的植物、夏天吃軟而醣類多的水果、秋冬則吃富含脂肪櫟樹的果實、胡桃。除了交配期需要照顧幼熊之外,牠們是獨居的,活動力強。

溫帶地區的亞洲黑熊不同,台灣黑熊不冬眠,牠們一天中平均有54-57%的時間在活動,夏天和秋冬會高達60%,春天約47%。春夏季的活動時間主要在白天,秋冬當櫟樹的果實多的時候,則夜間活動會增多。

台灣黑熊不僅會爬樹,也會游泳,牠們也許看來笨拙,但牠們奔跑的速度每小時達30-40公里,可以輕易超過人類。

即便黑熊可能具有攻擊性,但牠們極少在沒有原因的情況下攻擊人類

牠們被人類獵捕的歷史很長,也具有敏銳的嗅覺和聽覺,黑熊通常會儘可能避開人類。因為台灣黑熊非常稀少,現在野外已經很難發現。在有限的目擊記錄中,黑熊會撤離與人類相遇的現場。

如果在野外碰見黑熊,最好的辦法是保持安靜和沉著的離開。維持距離而不干擾黑熊,對人與熊來說都是最好的策略。

台灣黑熊是獨居動物,除了母熊在哺育幼熊的時期外,牠們沒有固定居所。牠們的交配期很短,公熊尾隨母熊幾天,交配後牠們就各自回到獨居生活。母熊在3-4歲時發展到性成熟,公熊則在4-5歲,通常比母熊晚一年。交配期通常在六到八月,懷孕期則有6-7個月。因此小熊通常在12月到隔年二月間出生。

母熊每胎會生1-3隻小熊,並餵養幼熊約6個月,幼熊會跟隨母熊約兩年,直到下一次動情週期來它會驅離小熊。這形成台灣黑熊約兩年的繁殖週期。

從1998到2000年共有15隻玉山國家公園的台灣黑熊被裝上無線電項圈,目擊黑熊的事件非常少,沒有證據證明尚有多少隻台灣黑熊存在。從1989年開始臺灣黑熊就正式被列入保護動物。

但盜獵可能沒有因此禁絕,對台灣黑熊的危害依然存在。當年捕捉到的15隻黑熊中,由於盜獵陷阱,有8隻喪失了腳趾或是腳掌。

從1989年起,台灣黑熊依台灣文化資產保存法列入瀕危動物,在國際上這個物種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(CITES)的附錄I,禁止國際間對這個物種任何產品與任何形式的交易,台灣黑熊也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IUCN紅色名錄宣告這個物種已經很容易絕種。

台灣黑熊2  

I@ANIMAL

 

開張了!!!

現在開始會開始介紹台灣特有亞種 我會盡量把特徵畫上去

大家開始認識台灣的寶貝吧!!我會不定期的更新的

 

我就不放動物們樣子的照片了!!!因為我想放我自己拍的(但是我一點都不想遇到台灣黑熊本輪)

雖說因為人類捕食他們的時間很長所以他們很怕人類

但是畢竟還是具有威脅性的動物啊!!!!

保留他們的生活棲地 尊重它們生存的權利 遠遠觀賞大概五公里以外(看闢啊!!!)

 

好我下次介紹一些溫馴可以靠近的

大家有遇到黑熊本人過嗎??(我相依定沒有)上來與我分享你與他們的相處時光吧

動物園勉強可以算

I@ANIMAL

下次見!!!

 

正文引自:@維基百科

arrow
arrow

    爛泥迪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